
生鮮還是一門好生意嗎?試試數字化突圍!
2022-09-07
作者:
721
721
隨著生鮮賽道越來越擁擠,有人做大做強形成連鎖規模,也有人經營受困黯然退場。
不禁提出一聲疑問:生鮮還是一門好生意嗎?
當然是。
從市場規模來看,2021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突破5萬億,且仍未觸及發展天花板,預計2025年將達6.8萬億。
從消費需求來看,作為高頻剛需的居民日常消耗品,每周3-5次是常見生鮮購買頻次,每筆訂單的金額也大多在百元左右。
從經營重點來看,注重生鮮經營的超市,生意通常比較好。
據《第三只眼看零售》發布的數據顯示,全國范圍內50余家超市企業樣本中,近四成樣本企業整體虧損,75.8%的樣本企業營收下降,但生鮮銷售占比超過60%的樣本企業,銷售額、來客數、綜合毛利率均實現增長。
但這門生意并不好做。
首先,線上競爭加大。疫情常態化培養了顧客的線上消費習慣,門店遭遇三方、社區團購、生鮮電商等線上平臺的流量圍剿,加上線下營銷偏傳統化、數字程度低,到店客流減少,門店業績也隨之下降。
其次,消費者的需求升級。生鮮的主力客群是年輕消費群體,他們的生活節奏更快也更懶了,希望是“極速達”甚至是“半小時送達”,這對生鮮商家的履約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最重要的是,存在于各個流通環節的高損耗和缺乏標準的管理流程,是懸掛在生鮮盈利頭頂的一把利刃。
生鮮零售商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,解決以上經營痛點呢?從創紀云合作的伙伴中,或許可以得到些提示:
發力線上:讓線上成為線下的增量
數字化時代,線上通過做差異化,可以為門店提升業績增量,同時通過線上下單、門店自提的方式帶動門店客流及二次銷售。
創紀云合作伙伴日新達商貿有限公司,在上線全渠道系統后,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“自有門店+預售自提”全渠道模式。
同時基于全渠道數據打通的前提,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體系,通過創紀云小程序拼團工具,先后打造出了草莓、芒果、優質小海鮮等百萬級生鮮單品。
快速履約: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
生鮮商品保鮮時間短,顧客在小程序商城或三方平臺下單后,商家在最短時間內將商品配送到顧客手中。
此前疫情防控期間,創紀云合作伙伴的線上訂單量暴增,線上單日接單高峰近萬單。
門店通過創紀云燈塔系統設置發貨方案,按就近原則由指定門店發貨,并通過創紀云移動端揀貨工具—理單通,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揀貨。
創紀云已和美團、京東到家、餓了么等主流三方平臺對接,為門店拓展流量獲取渠道,同時門店可根據店內工作量,在后臺選擇三方配送或商家自配送,提高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效率。
精細管理:嚴控各流通環節的損耗
生鮮經營的本質就是供應鏈,但在保鮮、儲藏與運輸具有明顯的非標準化,每個流通環節都會造成一定損耗,從而降低生鮮品的毛利率。
為降低整個供應鏈條中的損耗,提高生鮮流通的效率,創紀云推出“智能生鮮物流體系”解決方案,對整個供應鏈實現一體化智能管控,極大提升了生鮮運營的綜合效率。
生鮮行業巨頭果多美,覆蓋北京近百個重點社區及商圈配送,通過創紀云生智能生鮮物流體系解決方案,全鏈路可視化數據監控,對可能發生的異常情況作出預警,同時減少人工干預操作,實現采購、運輸、入庫、分揀、配送等物流運營管控水平整體提升,損耗率控制在1.8%左右。
生鮮作為剛需的“日不落”行業,正加速邁向數字化轉型新時代。未來,創紀云將繼續攜手行業伙伴,挖掘線上“金礦”和穩固線下“底盤”,助力生鮮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,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全渠道服務體驗。